歷史沿革
發展階段
經濟收入
人才隊伍
綜合實力
領導關懷
上世紀八十年代,伴隨著我國對外改革開發和投資體制改革的起步,新生的工程咨詢行業應運而生。為了推動北京市工業領域開展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引進、外資合資公司等項目評估及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服務政府決策,1984年11月24日,北京市經濟委員會簽發了《關于成立北京國際工程咨詢公司請示報告的批復》。批復同意成立北京國際工程咨詢公司,業務受北京市經濟委員會指導,行政上由北京市工業設計研究院負責。1985年1月5日,北京國際工程咨詢公司正式工商注冊成立,首任總經理趙雨峰。2003年,北京國際咨詢公司全部資產劃入北京市工業設計研究院,受北京市國資委監管。
公司成立之初,員工人數不足20人,人員大部分來自于北京市各工業局、相關科研院所。主要業務是為北京市經濟委員會技改處、外資處、科技處等處室服務,承擔為全市工業技改、外資引進項目實施可行性研究報告評估論證工作。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我國工程咨詢行業的逐步發展,北京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順應市場形勢,不斷拓展業務范圍,積極延伸業務鏈條,業務范圍從單一的項目評估論證發展到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產品規劃、技改規劃、布局規劃等多業務格局。
。
“十五”、“十一五”期間,伴隨著首都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北京工業的跨越式發展,工業經濟總量連續翻番,北京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得到快速發展,實現騰飛,形成了項目可行性研究、評估、規劃課題三大業務板塊。
2012年,在三大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公司新增了招標代理、項目管理和項目全過程服務。目前,公司主營業務向多元化轉變,服務鏈條向以課題研究為代表的前端和以招投標為代表的后端延伸,以規劃課題為引領的全產業鏈、集成式咨詢服務模式已基本形成,實現了咨詢業務的全鏈條覆蓋。
公司成立之處的幾年,年經營收入不足百萬。近十年來,公司經營收入連年上新臺階,2011-2014年,收入年均遞增34%,2014年首次突破億元。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品牌知名度逐年擴大,已成為政府和企業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謀和智囊。

公司始終把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倡導包容、開放、民主的用人、育人機制。目前公司有員工170余人,主要為工程技術、經濟、財會、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各類專業人員占職工總數的90%以上,中高級職稱人數占80%。此外,公司還聚集了一批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工程實踐等不同層面的專家資源庫,實現了不同專業領域知識共享和在業務上的相互支撐。
經過30年的歷練積淀,北京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已成為在行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綜合性工程咨詢機構,業務范圍涵蓋電子信息、通信、軟件、集成電路、機電設備、汽車、機械、醫藥、紡織、食品、冶金、化工、城建、市政、建材、環保、節能等“全產業”的廣闊領域。公司持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頒發的綜合甲級工程咨詢單位資格證書,是國際咨詢工程師聯合會(FIDIC)會員、是中國工程咨詢協會副會長單位 、是北京市工程咨詢協會副會長單位,成為了北京市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產業發展和工程咨詢服務機構。

在發展過程中,公司先后得到時任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同志、市長王岐山同志、副市長劉海燕、陸昊、茍仲文、張工等領導同志的指導和視察工作。
